2021-08-31 09:08:15 閱讀:loading...

廣州停車費調整,中心城區停車難能否緩解?
廣州停車費調整,能否遏制中心城區“蹭車位”亂象?
日前,廣州市發展改革委、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廣州市交通運輸局、廣州市市場監管局聯合發布《關于完善機動車停放服務收費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機動車停放服務收費按規定分別實行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管理。《通知》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
相比現行的收費標準,執行政府指導價的場所停車費將有所上漲。其中,中心六區日間收費最低每半小時2元、最高每半小時5元。商場、住宅、露天停車場等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的停車場收費,則不受政府指導價限制,由市場調節管理。
停車費即將迎來調整,停車資源配置效率能否如愿提升?停車供需矛盾的問題能否得到緩解? 連日來,南方日報、南方+記者走訪廣州多個停車場,了解各方對新規的反應。有車主表示,“停車費上漲有利于緩解停車難,會盡量選擇網約車和地鐵出行。”
新變化
公共服務場所不再提供免費停車
《通知》中一個較大的改變,是正式取消了此前關于公共服務場所應免費提供機動車停放服務的做法,統一改為政府定價和政府指導價。
景區配套停車場、社會公共(公益)性單位配套停車場、財政性資金及城市建設投資(交通投資)公司投資建設的室內專業停車場機動車停放服務收費標準
根據《通知》,施行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的主要有5類停車場,分別是機場、車站、碼頭、口岸配套停車場;城市公共交通樞紐站及換乘站配套停車場;旅游景點配套停車場;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公辦學校以及政府投資建設的博物館、圖書館、青少年宮、文化宮、體育館等社會公共(公益)性單位配套停車場;各級人民政府財政性資金、城市建設投資(交通投資)公司投資建設的室內專業停車場。
針對上述停車場將根據所在區域、停車的具體時間段、停車時間長度的不同按不同收費標準收費。
其中,在越秀區、海珠區、荔灣區、天河區、白云區和黃埔區等中心六區,景區配套停車場、社會公共(公益)性單位配套停車場、財政性資金及城市建設投資(交通投資)公司投資建設的室內專業停車場機動車停放服務收費標準的調整力度較大,24小時最高限價上漲到45元。副中心及外圍城區的24小時最高限價也上漲至27元。
每逢周末,海珠區全民健身中心的場地預訂都比較火爆,停車需求也較大。記者走訪發現,新規的最新收費標準已經張貼在停車場入口。“原來這里是一天12元封頂,很快就要改成45元了。“停車場工作人員說。之前收費較低,有沒有出現周邊居民“蹭車位”的情況?對此,他告訴記者,“一般不會讓無關的車輛停放,進入體育中心的車輛都必須出示訂場證明。體育中心只有一層停車場一百多個車位,很緊張的。”
海珠區全民健身中心
對于停車費上漲,前來打羽毛球的陳先生認為影響不大。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日間3小時之內,每半小時2.5元還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一般打3小時足夠了,也就15元。”
海珠區全民健身中心
天河體育中心地處天河路商圈,停車位長期供不應求。“平時這邊停車位很緊張的,經常都要排隊進場,來運動的、去附近辦事的、逛街的都會停在這邊,因為費用比較便宜。”停車場管理人員介紹,原來每小時3元,每12小時封頂9元,24小時封頂18元。
天河體育中心
對于收費標準即將上調,市民戴先生說,“停車費上漲肯定是有所影響的,因為平時經常過來天河體育中心打球。但如果上漲幅度不是特別高的話,就不會考慮選擇其他的交通工具。”
天河體育中心
定心丸
執行市場調節價不會導致漲價潮
與2014年8月1日起廣州實行的停車場收費標準相比,《通知》對于市場調節價的適用范圍做出了調整,明確了住宅小區、商業配套、露天停車場執行市場調節價,即由經營者自主制定,通過市場競爭形成的價格。
《通知》的新規定是否會引起上述停車場的收費出現暴漲?記者調查發現,大可不必擔心。
2015年,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廣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印發了《關于放開住宅小區、商業配套、露天停車場停車保管服務收費等有關問題的通知(粵發改價格〔2015〕483號)》,自此,廣東省的住宅小區、商場、娛樂場所、賓館酒店、寫字樓、物流園區、專業市場等配套停車場,以及政府列管停車場以外的露天停車場機動車停放保管服務收費實行市場調節價,廣州也立即執行了上述政策。
白天鵝賓館停車場
以荔灣區的白天鵝賓館為例,在《粵發改價格〔2015〕483號》文件發布之前,該酒店執行的是廣州2014年8月1日起實行的停車場收費標準,24小時最高限價128元。實行市場調節價后,白天鵝賓館根據實際經營情況自行數次調整了收費。2020年12月1日零時起,該酒店在08:00-22:00時段停車收費標準從24元/小時調升為28元/小時,24小時最高限價192元/天上漲到224元/天。
因此,《通知》中關于商場、住宅、露天停車場等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的停車場收費由市場調節管理的規定,事實上已實施多年,相關停車場并不會出現顯著的價格調整。
在廣州塔旁的珠江帝景露天停車場,除了月保車位以外,還圈出一部分空間供游客臨停。管理人員張先生介紹,目前收費是10元每小時,封頂40元。 “露天停車場執行市場調節價,但我們還是按照實際經營情況去定價,不會隨便漲價。此前是每小時8元,從去年開始上漲到10元。”張先生說。
緩解停車難
有車主表示或減少私家車出行
根據廣州停車資源普查情況,截至2020年底,廣州每輛車平均擁有1.04個泊位,但結構性供需失衡問題突出,中心城區車位不足問題長期存在,車位增長主要分布在外圍區域,而小汽車增長又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區。
在現行的收費標準下,中心城區出現“蹭車位”的現象。廣州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停車場有關收費標準暫沿用廣州市物價局2014年發布的穗價〔2014〕97號文執行,收費標準較低,造成公共停車場收費標準明顯低于周邊實行市場調節價的住宅小區、商業建筑等配套停車場,存在公共停車場泊位被周邊其他非服務對象長時間占用現象,致使停車資源配置效率低,停車供需矛盾仍然較為突出。
在地處珠江新城核心商務區的廣州市婦幼中心醫院(珠江新城),早上9點半,等待進入醫院的車輛排起了長龍。
“為了解決醫院停車問題,醫院在原來的地下車庫增建機械車架125個,將原來220個停車位增加到345個。”醫院負責人介紹,但醫院正常就診量為6000-8000人次,停車需求預計為2500-3000車次左右,車位仍然供不應求,排隊擁堵較為嚴重。
廣州塔
廣州市婦幼中心醫院的停車難,與部分車輛“蹭車位”不無關系。此前,廣州市人大常委會經濟工委在調研中也發現,中心城區學校、醫院、住宅小區、網紅打卡點具有剛性停車需求。醫院停車價格低,造成周邊車輛倒流,部分醫院“自用車位”較多,對就診停車形成擠壓。
為緩解中心城區停車難,發揮價格杠桿的作用,《通知》調高了政府指導價的標準。其實,廣州市發展改革委(含原廣州市物價局)近年來已根據實際情況、結合企業需求,在個別停車場實行了差別收費政策:在體育中心地下、花城匯廣場、廣州塔等停車場對3小時內的停車服務執行較低的正常收費標準,超過3小時的按正常標準的2倍計收。上述差別收費政策試行后,社會反映平穩,經營企業反映較為滿意,嚴重堵塞路面交通、車位被長期占用等問題得到較好解決。
廣州塔停車場
“調節價格是支持的,因為價格高了,擁堵情況會改善,車位也可能會沒那么緊張。”在珠江新城上班的市民李小姐說,“綠色出行是大趨勢,我現在越來越少開車上班了,以后會更多選擇網約車、地鐵等方式出行。”
8月16日,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2020年廣州市交通發展年報》提到,2020年廣州的網約車日均客運量106萬人次,已與巡游出租車基本相當,成為廣州市民重要的出行方式。
來源:南方日報
新聞中心
2024-07-03
2024-04-28
2023-09-27
2023-09-18
2023-09-18
2023-09-18
2023-09-18
2023-06-12
2023-06-12
2023-06-12
